close

這邊的路上 比較多高級跑車 比Stockholm還多很多
交通費是以一趟來計算,遠近有差,一般城市裡大概就1歐多,但是跨區就很貴,從法蘭克福出去Neu-Isenburg or Offenbuch or airport要3.55歐
瑞典的話則是13.5KR左右,沒有百元卡則是20KR,一個半小時裡面隨便你搭
今天通過萊茵何,應該是心情比較放鬆了,也剛好通過人比較多的地方,河邊很多人在曬太陽欣賞風景,感覺真漂亮
帥哥美女部分,還是瑞典贏了,而且哥德堡應該是最多好看的人的地方吧
健康保險很貴,強制至少要保15%的薪水,也不一定會負擔所有看診的費用,稅我還不知道多少

剛在網路上查了一下,我離開德國的時候,是可以退稅的!!!  要記得.....

有篇不錯的文章,複製貼過來..有空多逛這裡可以知道全世界商情
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cat_list.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1802

單位:歐洲地區/德國/駐慕尼黑辦事處商務組

資料來源:德國時間週報

德國出口持續成長,但就業率及經濟成長率就是不增加,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德國曾經是世界最富有國家之一,如今卻被視為「歐洲病人」,德國經濟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最近不論電視脫口秀、或報紙各式論壇,每天都有經濟專家或政治人物發表對德國經濟之意見。總結說來,認為國際競爭力下降、高額社會福利金支出以及僵硬之就業市場政策是德國經濟目前面臨之主要問題。難道這真的是讓德國經濟與世界脫軌之原因嗎?

過去10年以來,德國經濟成長率一直落居歐洲各國之後,目前德國國民平均生產力甚至低於歐盟平均水準。由此看來,專家上述結論似乎正確!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事情真相嗎?讓我們看看德國權威報紙時間週報以下分析:

德國本土之投資環境:

50年代時期,德國人工便宜,德國電器產品行銷全世界。隨著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乃至波蘭、捷克等國興起,德國優勢蕩然無存。目前德西地區人工成本每小時約26歐元,東歐只有5歐元,亞洲則更低。也難怪德國企業無不爭先恐後前往投資。如此看來,工資高似乎是德國企業出走之主因。

然而事實上,去(2003)年德國是全球工業國家中,出口成長最高國家。誠如德國經濟研究院(DIW)經濟專家Andreas
Cors所說,德國出口凌駕其他國家。其實,德國工資水準雖高,但自1995年以來,相較於其他工業國家,德國工資成本並未上漲,增加的是德國企業產能,結果:德國平均人工成本下降。德國機械工業總會(VDMA)Olaf
Wortmann先生就表示,德國科技始終居世界領導地位。德國Dresdner銀行經濟分析師Harald
Joerg表示,基本上德國國際競爭力並沒有下降。德國企業考慮外移同時,另一方面確有美國及亞洲企業投資德國。根據德國統計局資料,自1998年以來,外資不斷湧入德國。除法國外,德國是外資投入最多國家。

 社會保險福利:

德國是一個高稅率也是高福利國家。對剛起步之社會新鮮人而言,薪水繳了稅金及社會保險費後,拿到手上可用現金已所剩無幾。幾乎可以這麼說,最初6個月,你是為德國政府,為稅金,為社會保險,為失業救濟金,為退休金,為建康保險上班,不是為自己。辛苦工作,卻拿不到該有報酬,誰還有興趣上班!此話言之有理,不過若比較芬蘭、瑞典或法國這些經濟成長率較高之國家,德國稅率及社會保險費排名中間,不算名列前茅。

60年代時期,德國租稅及社會保險費曾經是歐洲第一,當時經濟成長率也是歐洲第一。時至今日,當其他歐洲國家已趕上或超越德國。反觀德國,卻始終維持在1975年水準,德西地區甚至出現下降趨勢。因此,租稅與社會保險費高低影響經濟成長之說法,是值得懷疑的。

此外,有專家建議,效法美國將現行社會保險制度私人化。果真如此,德國上班族雖然不用再繳納各式高額社會保險費,可用薪資增加。但這亦表示,德國人未來將對自己失業、退休甚至健康保險負責,到時是否還會如專家期望,多領薪水多消費!效果令人質疑。根據美國耶魯大學學者Jacob
Hacker數據,美國社會保險支出佔國民生產毛額比例與德國相近,不過由於私人化結果,美國人民獲得之服務品質顯著較差。紐約Russell
Sage 基金會經濟分析師Ronald Schettkat指出,分析德、美政府社會支出金額發現,德國政府並不比美國貴,雖然美國人繳納租稅及社會保險費用遠較德國人低。此外,美國政府花費在警察及政府人事管理費用方面較德國高。

就業市場:

最近幾年,德國失業率不斷向上攀升,失業人口已突破400萬,就在全部目光都被高失業率吸引之同時。一般人可能不會注意到,在就業保護法特別嚴密之德西地區,自90年代中期以來,工作機會卻持續增加,直到全球不景氣發生,趨勢才緩合下來。那麼德國400萬失業人口是如何產生的呢?德國勞工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Gerhard
Bosch指出,德國求職人數每年增加,歐洲沒有其他國家有如此高之求職人口。工作機會雖增加,卻趕不上求職人口成長率。結果:失業率年年上升。

尤其德東地區失業人口不斷增加,自1995年起,德東就業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每年下降。根據DIW資料,德東地區10家公司中有9家不受工會薪資合約限制,就業保護遠不及德西嚴厲。正如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Robert
Solow所言,既使工作市場完全自由化,也無法挽救經濟。

Dresdner銀行經濟分析師Harald Joerg指出,過去幾年來,德國企業遭受到空前未有之震撼,這是其他歐洲國家企業不需經歷的。他指的是兩德統一、歐元啟用及銀行危機。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對德國所造成之震撼不只是柏林圍牆倒塌。西德政府用最有利之匯率讓東德人民交換馬克,買汽車,建造房子。透過低稅率及獎勵政策,建築物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建築業景氣火熱,亦帶動了德國經濟。1990年德國當時經濟成長率為5﹪,1991年更高達6﹪。如此高之經濟成長率,現在只發生在中國大陸。德國聯邦銀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遂大幅提高基本利率。提高利率結果,企業貸款成本增加,投資下降,德國經濟逐漸退燒。由於高利率,當時馬克匯率居高不下,德國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出口企業大喊吃不消。1992年德國政府又同時提高租稅及社會保險費率,景氣更如雪上加霜。

兩德統一已超過10年,在德西政府大量金錢幫助下,德東經濟至今仍有如扶不起的阿斗,拖著德西往下沈。經濟專家Jorg
Bibow指出,錯在當初德國政府之德東重健政策。藉著低廉馬克交換率及獎勵建築措施,造成經濟快速繁榮,眼見情況不對,又斷然遏止,錯誤政策所造成之損失,讓德國經濟直到今天依然無法恢復。更甚者,至今德西每年支助德東地區金額高達生產毛額之4.5﹪,是阻礙德西地區經濟發展之主因。2年前,就曾有經濟專家提出,錯誤之德東重建政策,是造成德國經濟成長衰退之主因。經濟專家Klaus
Borger表示,建築業幾乎拖垮德國總體經濟,自1995年以來,每年都有建築公司宣布倒閉。為了與其他國家公平比較,Borger將建築業排除在國內生產毛額之外,結果:德國經濟成長率不比其他歐洲國家差。

歐元啟用:

企業向銀行貸款投資,是經濟成長之原動力。沒有貸款就沒有經濟成長。但是目前德國貸款成長率卻是零。這與歐元有何關係!很簡單,在歐元啟用前,由於馬克幣值穩定,一向是歐洲各銀行主要借款計算單位。法國或義大利公司欲用法郎或里拉借款,銀行通常因考慮風險比例提高利率。德國公司藉使用馬克之便,銀行借款利率通常較低,投資成本相較其他歐洲國家便宜。如今歐元取代馬克,昔日優勢蕩然無存。德國企業不但借款成本增加,甚至比其他國家高。雖然歐元區利率水準一致,但扣除通貨膨脹率後之實質利率卻各國不同。通貨膨脹率越低,實質利率越高,德國通貨膨脹率在歐元區內最低,實質利率當然增加。利率上漲,企業借款成本增加,投資意願下降,自然不利經濟成長。理論上,可藉由政府寬鬆金融政策降低高利率影響,但由於德國政府穩定財政措施,使得政策窒礙難行。

銀行危機:

2003年德國多家著名銀行相繼發生鉅額虧損,總計損失金額高達100億歐元。使得銀行對於貸款特別小心。結果:銀行貸款金額不增反降,創下德國有史以來最低。其他歐洲國家則相對增加5﹪。最近,首次有銀行經理承認,德國銀行貸放金額不足支應中小企業需求。許多公司雖訂單不斷,但卻借不到錢投資機器設備。

德國Manager Magazins針對德國350家中小企業問卷訪問結果,有40﹪之受訪企業表示,貸不到款是目前最讓他們頭痛的問題。就業市場反而排名第三,只有15﹪公司認為,就業保護是其主要問題。

時間週報結論:

如果中小企業果真是德國經濟主幹,政府就應重視其主要需求!增加國際競爭力當然是件好事,改善社會保險制度,降低健保及退休基金赤字更不會有人反對,工作市場自由化對經濟肯定大有幫助,但先決條件卻是讓經濟成長。首先,銀行恢復且增加企業貸款,其次,政府採取溫和寬鬆之金融政策降低實質利率。減低工資或緊縮性財政措施對刺激景氣非但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對歐洲經濟造成危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ytan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